暑假期间,我来到了省中医的心电图室进行学习。经过了一个月的实践和学习,使我从一个地道的门外汉成为了一个能独立为病人做检查并能看懂大部分常见心电图的实习医生。 现将我所积累的点滴临床经验贡献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心电图。众所周知,细胞的生命活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电现象,心肌细胞也不例外。每一时刻,每个心肌细胞都会产生电流,我们称之为心电向量,所有细胞的瞬时心电向量进行了抵消综合后就形成了综合心电向量,其方向、大小随时间变化。把每一时刻的综合心电向量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心电向量环。心电图就是这个向量环的二次投影所形成的图像。 然后介绍一下心电图的波形,典型的心电图由P、Q、R、S、T五个主要的波和ST段组成。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电活动通过心室肌传导与扩步的过程,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P不怕低,有P就行;T不怕高,无峰就行)注意:心电图所表示的是心脏的电活动,与心脏的机械性收缩并不相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出现心脏停跳而仍有心电图表现的现象。 另外,各个波以及它们之间的时限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无论高于或低于正常值都是异常的表现。P波——0.11s,QRS——0.06s~0.10s,PR间期——0.12~0.20s。还可以通过P-P间期计算出心房频率,通过R-R间期计算出心室频率。 再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心电轴。瞬时心电向量的轴心线称为瞬时心电轴。而将无数个瞬时心电向量进行综合、计算后得到的整个除极或复极过程的平均心电轴,就代表了除极或复极过程心电向量的平均方向。(平均电轴简称电轴)在心电图学中心电轴主要是指QRS 波的平均心电轴(因其最为重要)。以国内标准为例,平均心电轴的正常范围是:0°~+90°,其中+30°~+90°无电轴偏移,+30°~0°电轴轻度左偏;电轴左偏:0°~-90°,其中 0°~-30°为电轴中度左偏,-30°~-90°电轴重度左偏;电轴右偏:+90°~+180°,其中+90°~+120°为电轴轻度右偏,+120°~+180°为电轴显著右偏;电轴重度右偏:+180°~-90°。心电轴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在很多疾病的判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下文中将会逐步提及。 判断心电轴偏向的依据主要是看心电图的Ⅰ、Ⅲ导联,以及QRS电轴的数值。正常心电图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电轴左偏时Ⅰ导联 QRS主波向上而Ⅲ导联向下(口诀:口对口向左走),电轴右偏时Ⅰ导联 QRS主波向下而Ⅲ导联向上(口诀: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