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产业化 余祖超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营形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导组织者、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市场经济环境的调控者,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责无旁贷。本人有机缘从事基层行政领导工作,没有觉得是一种幸运,更觉得是时代和历史的安排,分明感到责任重大、担子 艰 巨 、使命 不 容 推卸 。怎 样 竭 尽 所 能 ,结 合农村环境,发挥 自己 年 轻 而旺 盛 的生命 力 ,真 正 推动地方 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是我要思 考 的! 现 立足 地方 实际 ,谈谈我对推进 农村产业化举 措 的一些 看 法 。 一、 政府引 导,科 学 规 划 山 区地区的产业发展,因 交 通 不 便 、资源贫 乏 、人才 匮 乏 、资金 短 缺 、观 念 保 守 、小 农经济历史惯 性等 方 面 因 素限 制,产业化的瓶 颈 极 为难 以突 破 。但 危 机就 是转 机、难 题 就 是机遇 ,时势 造 英 雄 ,危难展雄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体现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是党治国本领、领导水平的展现。 政府在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而不仅仅停留于等靠要。一切从地方实际出发,切实调查研究资源、人力、市场、产业特性、群众认同度等情况,科学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大胆果敢的开创精神。历史证明,只要政府给予支持帮助,农民群众生产建设的能量和智慧是无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模式也正是政府支持下农民自己的创举。 农业生产具有先天脆弱性、风险性、周期性的特征,又有准公共性的特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而政府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留,必须加以引导。农村发展落后的现实,城乡二元结构的拉大,需要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杠杆的支持引导。农民小农经济分散经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