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的结尾部分 一般来说,讲话的结尾就是讲话的最后部分,也就是讲话的结束语——结论性语言。但绝对不能单纯理解为最后一个自然段。 《现代汉语词典》上把结尾称为:‚结束阶段‛;把结束语解释为:‚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这里应当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说结尾部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呢?这是因为结尾是文章最后的结论性语言。它是整篇文章中的部分,结论性语言是根据文中的事实性质而设定的,因为文章是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毫无疑问,结尾不能脱离事实根据,也就是说结论性语言是根据客观事实而定的。需要多少个自然段就写多少个,写准确就行。它可以是单独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多个自然段的组合体,还可以是一句话。 讲话的结尾要视讲话的内容而定,每一种讲话的结尾都有其特殊的写法和要求。讲话结尾的写法可归纳为五种:第一种:号召性结尾;第二种:希望性结尾;第三种:感叹性结尾;第四种:自然性结尾;第五种:总结性结尾。下面我就分别加以说明。 第一种模式:号召性结尾。号召性讲话结尾是指讲者向 2 面对的听众提出有感召力的结论性语言,以展示未来的前景。用感召力非常强的语言作为讲话的结尾,更具有召唤力,听后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种讲话结尾一般出现在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里,以及各级领导的讲话中。比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求实》2006年第 13期)的结尾,就是号召性非常强的讲话结尾。其讲话结尾是这样写的:‚同志们!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的 85年里写下光辉篇章。我们党也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继续奋斗!‛此篇讲话结尾,气势磅礴,力量雄厚,震撼人心,激励前进。 第二种模式:希望性结尾。所谓希望性结尾,就是在讲话的最后部分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就是讲者在文中的最后部分向其所对应的对象提出希望和要求,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听后就知道怎样去做。如,胡锦涛总书记 2002年 12月 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就属于这一种。总书记在《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