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进行教材分析 那思中心校 杨东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的意义和目的要求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 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 的实 际 情 况 ,研究如 何 优 化 处理教材,如 何 突 出重点、抓 住 关键、克 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 养 学生 的能力因 素,选 择 恰 当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 ,写出可 行的教学方案,通 过教材分析才 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的依 据: 教材分析的依 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 ,同 时还 需 要参 阅 必 要的教学 2 参考书。这里必须指出,尽管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 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只有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