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建议 福建省2 0 0 4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课程培训班讲话稿 福建省教研室 刘文川 2 0 0 4 年5 月 2 2 日 2 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建议 福建省教研室 刘文川 新实施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原来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相比,有着许多重要的变化,如何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如下四点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现根据上述的四个方面要求和课程标准中的其他要求,结合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就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教育观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观念,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我们要进行的品德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当然离不开正确教育观的指导。为此,在探讨教学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师观、 3 教学观、学生观,正确把握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在这里,我们侧重来看看教师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和认识课程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 在现代教育中,每一位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必须随着时间、环境、对象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只有根据变化着的客观因素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全面发挥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自己起码要有这样三个基本的认识: 首先,政治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导师。 过去,人们往往把政治课、政治教师与政治、政府联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