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 急性白血病(acu te Leu kemia,AL)是由于造血干祖细胞恶变,导致某系列白细胞成熟障碍,其幼稚白细胞在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恶性增殖,浸润全身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抑,以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感染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本病多起病急骤,发展迅速。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 全世界平均发病率约 3.1/10 万,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国内发病率占癌肿发病率的第 6~8 位,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多于女性,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本病属中医急劳、虚劳、血证、内伤发热、温病、症积等范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经近年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C 型 RNA 病毒、成人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等,目前被认为可引起白血病。 2.化学物质与环境因素 多种具骨髓毒性的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白血病,包括苯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杀虫药,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镇静安眠药、磺胺、烷化剂等抗癌药等),可能引起本病。 3.电离辐射 长期接触 γ射线、X 线等放射线,可诱发白血病。 4.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症患者易发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一般认为是上述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基因变异,使造血干祖细胞恶变,分化、成熟障碍,凋亡减少,原始幼稚血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骨髓及全身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细胞明显减少,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而发生出血和感染等。 (二)病理 1.白血病细胞增生和浸润 为本病特异性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造血组织,如骨髓、肝脾、淋巴结,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 2.出血、组织营养不良及坏死 出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程度各异,常见于皮肤、鼻、口腔粘膜、肺、胃及脑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组织出血及梗死可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代谢障碍可引起全身组织营养不良。 3.继发感染 以细菌及真菌感染较常见。感染发生时,局部炎症反应较微,但病灶易扩散,组织变性较严重。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素秉不足,复感邪毒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致脏腑功能失调,正虚体弱,复感风寒暑湿燥热或温毒之邪,入里化火成毒,损伤脏腑气血阴阳; 2.服药不慎,药毒内留 因病服药不慎,热毒内结,深入脏腑、骨髓,耗伤精血、真元,损伤脏腑阴阳,使气血衰败,卫外藩篱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