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3 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3 年考情记录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 年 20 考,分值 92 分上海,15、16,4 分福建,10,4 分江苏,11,2 分课标Ⅰ,42,10 分四川,13,10 分北京,11,4 分山东,11,4 分天津,2,3,8 分四川,7,8,8 分——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必考内容,是考察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 0.6 左右,选择题重要通过经典等高线图来考察,综合题重要通过区域图和背景材料考察等高线的应用根据对近 5 年来对这个考点考察的记录,等高线为必考内容,考察等高线地图的有 22 幅,重要考察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考点分层透析]【经典例题】(·上海地理卷·15~16,4 分)等高线图可以反应一种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回答⑴~⑵题。⑴ 图中两条 400 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达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⑵ 图中 310 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也许是( )① 倒塌堆积物 ② 突出小基岩 ③ 河中的沙洲 ④ 低矮的山丘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图形解读】【答案】⑴ D ⑵A【考点透析】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1.判读规律判坡度①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似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② 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似、等高距不一样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③ 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似,等高距相似的状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判 地 形种类海拔 200 米如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 500 米如下,相对高度不不小于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不小于 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判 地 形部位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少——山顶;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交会处——陡崖判 海 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最大海拔: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