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 我国常见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暴雨、干旱、台风、冰雹、寒潮和冷害等,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1 .季节性差异 3 ~5 月份,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等地,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春旱,严重的年份(如 2 0 0 0 年),不仅农作物生长受到损害,人畜饮用水等都极为困难。 3 ~5 月份,也是我国部分地区雷暴和冰雹灾害集中出现的时段。雷暴和冰雹这类强对流性天气,大都是因冷暖气流交汇,大气运动十分激烈,促使大气中的能量急剧释放造成的,所以大多出现在春夏过渡的季节。雷暴和冰雹另外一个集中出现的时段是夏季 6 ~8 月份。 7 ~8 月份,梅雨期结束,整个长江流域普遍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在热带风暴影响较少的年份,高温干旱天气可以持续 4 0 ~6 0 天。 7 ~9 月份,则是我国受台风频繁影响的季节。 夏半年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集中发生的时段。东部各地随副热带高气压的向北移动,先后出现汛期:华南地区 4 ~5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6 ~7 月,北方各地 7 ~8月。汛期常常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 冬半年是我国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寒潮发生时,受其影响的地区出现强烈降温,有时出现冰冻,并伴有大风、大雨或大雪天气。 因为我国大气环流、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显著,不同年份的气象气候灾害差异十分巨大,增加了我国对气象气候灾害短期预测、预报的难度。 2 .地域性差异 我国常见气象气候灾害的空间分布见以下示意图。 【思考】 造成我国气象气候灾害地域性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特别紧张? 我国华南地区的低温冷害与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有什么不同? 5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灾害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气象气候灾害尤以干旱最为严重。 华北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尤其是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春雨贵如油”。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和灾情最重的干旱地区,其平均受旱面积占到全国受旱总面积的4 6 .5 %,受灾面积占 5 0 .5 %,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国干旱粮食损失的3 2 .1 %左右。 西北黄土高原等地通常春旱连着夏旱。近 3 0 年中,大范围受旱就达 1 3 年。1 9 9 4年甘肃全省出现严重的春旱和伏秋连旱,使 6 0 多万公顷耕地难以下种,2 0 0 多万人口和 1 5 0 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 9 9 6 年陕西冬春连旱,全省 9 0 多万公顷夏田受旱,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