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06-6-14 14:33:00 国家信息中心 张永军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的方式探究我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原因,基本结论是我国能源转换效率低下,经济增加值率较低,经济结构过度向工业倾斜,能源使用效率较低。通过对“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的难点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难点在于结构调整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认真实施节能技术标准,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适当调整能源生产结构等。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时,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60%。很多专家们认为,“十一五”时期,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难度相对较小,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目标难度相对较大。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的方式探究我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原因,对“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原因 1、能源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一直占主体地位。2005 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 68.7%,天 然 气 占 2.8%, 原 油 占 21.2%, 水 电 占 7.3%( 包 括 核 电 , 核 电 比 重 不 到 1%) ; 据 2004年 国 际 能 源 统 计 报 告 , 在 初 级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中 , 煤 : 亚 太 占 45%、欧洲占 18%、北美占21%; 石油 : 亚 太 占 36%、欧洲占 32%、北美占 40%; 天 然 气 : 亚 太 占 10%、欧洲占30%~32%、北美占 25%; 核 能 及其他: 亚 太 占 10%、欧洲占 10%~32%、北美占 7%。由于技术方面的原 因, 煤 炭的转换效率较低, 其中 , 火力发电 的转换效率只接近 40%, 而其它主要能 源 品种的转换效率都较高。转换效率较低的煤 炭在 我国 能 源 生产和消 费 中 占 有较大比 重 , 导致我国 能 源 转换的总体效率较低。 我国 能 源 综合利用效率也较低。例如, 热电 联产是提高能 源 综合利用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