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以来,企业间联盟与合作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成功的一种战略选择。战略联盟的基础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略联盟的不同侧面问题进行了解剖与阐释。各个理论学说之间虽然有竞争关系,但更多是一种互补关系。因为着眼点不同,有些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对其它方面的问题解释力相对较弱,此时则需要其它理论的补充。这里介绍企业战略联盟的三大基础理论:资源学说、知识与组织学习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 1 企业战略联盟的资源视角. 资源基础论 资源基础理论兴起于 80 年代,以维纳菲尔特、格兰特和巴尼等人为代表。该理论基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异质的这样一种观点,强调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主要依赖组织内部的一些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替代或仿制的,并且必须服从“隔离机制”或“移动障碍”。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其中的前提就是认为企业之间的资源是异质的不可完全替代,同时在资源复制中又存在“资源位势障碍”。只有通过联盟合作,才能有效地获取对方的某种关键性资源,并扩大企业运筹外部资源的边界。也就是说,在企业缺乏关键资源的情境下,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方式拥有伙伴的独特资源、学习伙伴的关键能力,以创造或维持竞争优势。 资源依赖论 企业战略联盟 资源学说理论 资源共享 核心能力互补 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 知识转移 网络嵌入理论 信任 信息分享 资源依赖论不同于资源基础论,资源基础论虽然认识到重要的内部资源可以从外部获得,但更强调资源的内部来源;而资源依赖论强调资源必须从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获得。资源依赖理论主要是由于组织在面临资源交易与外部竞争环境不确定时,倾向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生产要素进行结合,进而在组织间产生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哪个组织可以完全的自给自足,因而需要通过与其它组织建立连结关系,来取得所需的资源。由资源依赖理论可知,企业在缺乏某项重要资源以及市场不确定时,实行组织间的战略联盟,可以弥补资源上的缺陷。更进一步,组织可经由联盟伙伴的品牌忠诚度、知名度等优势,以取得更卓越的绩效。 资源基础理论将企业组织视为一种资源来加以研究,从而使其可以将组织内部及组织间的交换理论置于一个开放系统中去分析,为联盟行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资源学说对于什么是核心资源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