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 开头——托物——言志——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 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 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 由物到人 由人到人的精神 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 2 (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结构框架图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 3 向立意。 托 物 言 志 和 借 景 抒 情 的 区 别 1.首 先 , 要 分 清 文 中 所 描 写 的 对 象 是 “物 ” 还 是 “景 ” 。“托 物 言 志 ” 是 通 过 咏 物 来 抒 情 , 所 以 这 里 的 “物 ” 通 常 是指 某 些 具 体 植 物 、 动 物 、 物 品 等 的 一 些 特 性 , 通 过 对 这 些 特性 的 描 写 , 委 婉 曲 折 地 将 作 者 的 感 情 表 达 出 来 。 这 些 “物 ”不 是 “景 ” , 咏 物 不 是 写 景 。 比 如 《 白 杨 礼 赞 》 中 屹 立 在 北方 平 原 的 挺 拔 的 白 杨 树 , 《 松 树 的 风 格 》 中 坚 强 、 不 畏 环 境恶 劣 的 松 树 等 , 都 是 具 体 的 “物 ” ——植 物 。 而“借 景 抒 情 ”是 借 助写 景 来 抒 情 ,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