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执业药师的角色转换、未来发展与策略 康震 一、我国执业药师的现状与执业困境 我国执业药师从 1994年诞生以来,已有 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到 2013年 12月底整个队伍达到了 277940人,从真正的需求来看,执业药师发展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目前执业药师在药品零售企业工作有的69%、在医药批发商业公司工作的有 24%、制药企业有 4%,医疗机构只有 3%。从注册的执业药师学历情况看,大专学历占 37.68%,本科学历占35.57%,中专学历占 24.46%,硕士学历 2.0%,博士学历更低只有 0.3%,中专和大专学历占了62%之多。此外,其专业背景范围较为宽泛,从药学、中药学、医学、护理、中医学、化工、化学、生物等专业,甚至还有其他专业,其中药学和中药学占绝大多数,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参差不齐。 执业药师的定义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职能定位已无法满足经营和使用单位对执业药师专业角色的真正需求。从执业药师的角色国际定位看,基本定位于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照顾患者的安全用药上,仅仅强调关注药品质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用药安全的需求。当初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设想执业药师在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这三个环节上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的监管安全,想法很好。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根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执业药师的角色定位出了问题。 简单来说,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差异是巨大的,药品生产岗位要求注重药物生产、研究和制剂学的应用,优化工艺和生产,确保药品的品质良好;药品经营岗位要求注重药品的采购、储存、运输过程中的专业应用,保证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品质不受影响;药品使用岗位则要求注重与医生、护士的相互合作,药品调剂和调配失误的监控、药品的正确合理应用、患者在治疗中的用药监护和风险管理、患者的用药咨询与教育等,最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最佳效果。 可以看出,执业药师在这三个领域的执业所需要拥有知识结构和岗位胜任能力的技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我们恰恰就把执业药师的岗位描述归为在这三个领域执业的通用药学技术人员。然而,执业药师的实际岗位多数是在药品经营和使用岗位上,从现有执业药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来看,普遍缺乏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教育,缺乏系统的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