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语言文字规范化之我见在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语言文字工作,所以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规范语言文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一、介入课堂,规范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尤其是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1.细化落实,规范读音(1)规范学习多音字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多音字,一字多音。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抓准每篇课文中的多音字,还要将整册语文书中的多音字梳理归整。采取的方法可以是在课上将这个字的多种读音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组词,老师和同学再共同进行纠错。在后面的教学中,再遇到这个字,可以再进行一次补充,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字的掌握。(2)正确对待家乡方言我们长兴地区的孩子说话吴侬软语,方言非常柔和。但是仔细听来,你会发现方言中竟然没有翘舌音。孩子们在校外基本都使用方言,而方言中平舌音的使用使学生在学习翘舌音时有些困难,发音不是非常到位。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耐心地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使每个音节都到位为止。尤其是初学的时候,更要规范每个字的读音,绝不草率敷衍。必要的时候甚至要面对面的一一过关。尤其是下课,需要提醒学生在学校一律说普通话,而家乡方言作为地方语言特色,可以私下与父母伙伴交流时使用。(3)课堂检验生字新词讲授新课时,读通顺课文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大都会看清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自主认读生字。尤其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都要一一引导学生进行分辨区别,决不能闹出就半个部首认读字的笑话。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是没有把握的字要问老师问字典。学生接触语言文字有很多渠道,而课堂是检验他们掌握情况的最关键的一站。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重视课堂,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有效规范语言文字。2.严谨务实,规范语言规范的语言文字不仅是每个字的正确发音,更应该是每个词语的合理搭配,每个句子的正确表达。(1)纠正方言式普通话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后甚至课上的交流中常常出现方言式普通话。就是普通话中夹杂明显的地方方言。比如,我们的孩子经常会说的就是“他给我打了一记”。再有就是所谓的长普话,自创语言。比如“吐痰”,他们会说“吐Cán”;把一样东西捡起来,会说“粘”起来。或者是语序的颠倒,词汇的混用……这样的句子和词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制止这样的表达现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合理表达,科学规范地进行沟通交流。(2)把握词语搭配训练点小学中年级开始常常有修改病句的练习,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训练机会。可以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比如知道,“改变”、“改善”、“改正”等的不同用法,知道“强烈要求”、“热烈鼓掌”、“激烈战斗”……这一系列的近义词的区别所在要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感悟。我们可以进行病句修改,可以口答比赛,也可以设计几个句子让学生选词填空,还可以用连线的方式让学生区别和掌握。总之,采用不同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进行训练,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正确规范使用每个词语。(3)规范使用新式词汇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时尚的新式词汇特别多,很多网络词汇也应运而生。各类词语的使用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接受这些新词语的时候,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尤其是现代诗歌中的词语,像“思念着你的思念”,我们在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韵律美,意境美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这样的用词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规范的,它只属于诗歌的范畴。平时的写作中,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搭配。又比如说:何弃疗?这样网络新兴吐槽语言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个时候的引导不可小看。文采可以平平,但是,起码要让学生表达出完整和规范的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书写规范、标点运用、行款格式准确等各方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强调,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