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三篇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篇一 根据《内控法律法律规范》要求,指定专门小组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实施评价和监督。 一、评价与监督范围 根据《内控法律法律规范》规定,内部评价监督的范围是经济业务科室;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 二、评价与监督目标 评价与监督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促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控的功能、促进内控目标实现。 三、职责分工 分管领导: 1、全面落实和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检查相关科室制定、实施和完善风险评估和内控制度的情况。 2、审议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3、批阅和批准单位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4、审议和认定经内部评价发现的重大缺陷,以及提交的应对解决方案。 5、审议和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办公室: 1、拟定年度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计划方案; 2、组织并实施开展年度内控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 3、对涉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执行工作回避。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篇二 一般的事业单位属于财政预算报账单位,基本上没有成本核算和税金交纳的业务,相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制定或订出来也没执行。 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关系到会计系统对单位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性,又涉及到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 建立一整套适合领导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现状,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有效地施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实行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目标定位在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循在适当的法规上。 其职能不仅包括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公、教学、服务等活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