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考核机的调研与思考一、过去的主要工作(一)认真落实源头生态建设的领导责任一是把源头生态建设列入每年的主要工作议程。1998年建立了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了源保护区管理机构;2004年申报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12月9日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组织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20XX年6月国家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建立源头生态保护区。20XX年4月9日建立(贡江)源生态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11.46平方公里。20XX年,国务院把(贡江)源纳入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索建立源生态补偿机制,对源实行重要生态工能区财政支付转移优惠政策。三是源生态保护区建立后,增设了23名护林员,实行划片包干,管护责任俄到人;组织保护区周边林站林场内的50多名职工,建立了联防机制,织成了一张严密的保护网络。(二)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投入20XX年以来,共投入环保资金1127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2750万元用于县城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省级拨付我县“五河”源头保护区生态环境奖励资金共3069万元(其中20XX年163万元,20XX年606万元,20XX年737万元,20XX年479万元,20XX年1084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垃圾中转站、农村清洁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等,其中,20XX年投入900万元,用于绿化提质改造、支付污水处理排水服务费、农村清洁工程等;20XX年投入2652万元,用于为减少污染关闭的两个污染企业(化工厂和塑料厂)改制费用,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支付污水处理排水服务费、中小河流治XX县区配套、环境综合整治等;20XX年投入2673万元,用于中小河流治XX县区配套、农村清洁工程、源区乡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三)严格落实生态建设监管责任一是严把环境保护“关口”。严把项目引进关,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的环保准入制度,对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环第1页共10页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相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的许可证照。据统计,自2007年到20XX年我县共拒绝项目落户113个,关闭、搬迁企业70多家。其中,拒绝在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内新建水上农家、煤矿开采、规模化养殖等项目,否定了黄沙钼矿的勘探和出省公路(七岭-铁长)建设立项,取消规划新建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5座,山塘10座。二是切实抓好污染物排放。坚持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指标为依据,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启动了河流源头XX县区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物零排放专项行动,清理了琴江河沿线陆域1.5公里范围内企业,集中整治了县城的“三河”;对吉源萤石矿、医院等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争取中央投资并建设完成日处理1.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5%;建设完成垃圾中转站,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的脏乱现象得到遏制。三是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为有效保护源生态功能区,我县停止功能区内的林木(竹)资源采伐,推行生态移民,完成移民500户2086人;加强功能区的污染治理,先后关停、取缔源头区内传统手工造纸纸寮67个、规模化养猪场1个、造纸厂2个、电站4座,关停和搬迁竹制品加工厂27家、摇床厂5家、香扇厂1家等资源消耗型企业以及废铜焚烧回收企业3家,有力保护了源头水质不受污染和森林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四)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严抓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加大投入实施好造林绿化工程,2008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各类造林绿化17.3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2.84万亩,新造油茶林5.62万亩,油茶林总面积达10万亩,香料林达2万亩;栽种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总面积20余万亩。自20XX年起,连续四年在全县实行商品材采伐零指标政策,全面封山育林。加强森林三防工作,每年筹集三防资金219.6万元,专项用于县、乡、村三级三防工作,促使全县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了60%,林区秩序根本好转。同时,关闭林纸加工企业,每年减少木材消耗3.3万立方米,毛竹15第2页共10页万根。二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适时调整矿产开发产业发展策略,对矿产资源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发利用,避免植被遭大量破坏。20XX年,县黄沙钼矿普查探矿权以7600万元公开出让后,考虑环境影响,立即向上级要求停止钼矿勘查项目实施;对钽铌、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