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能力规定 规定目的 ⅠⅡⅢ描述和阐释事物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波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可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措施,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二、措施技巧指导所谓“描述事物”,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精确的表述;所谓“阐释事物”,则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和阐明等故意义的讲解。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要、精确的学科术语论述问题。它有三个层次的详细规定:一,对的表述事物的现象,精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对的的阐释;三,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论述,意义完整。描述和阐释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做到不跑题、不乱写。描述和阐释要用政治术语,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1.透过现象看本质图表题、漫画题是政治高考的常见题型,其设问方式常采用“××材料反应了××现象或问题”,“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谈谈你对××现象或问题的理解或认识”等。此类试题重要考察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规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材料中的现象或问题,概括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并能运用教材有关知识对所描述的现象或问题加以阐释,分析其原因、影响等。由于此类题目的提醒语言很少,因此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导致描述现象仅停留在概括或照抄材料上,而忽视对其深层本质的揭示;阐释现象时材料与观点互相分离(只答知识或只搬材料),或貌合神离(虽然既有“材料”又有“知识”但两者不相匹配)。这就规定我们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时,坚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材料概括与观点表述的统一,防止表面化和片面性。 [·高考山东卷,T42(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步,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贯彻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解析] 本题知识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