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初中历史教学课例名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本课三块内容为: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重点:遵义会议。重难点: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着力点: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途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2•通过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利用各地红色旅游资源,特别是云南红色资源,关注现实,关注云南。2、历史地图、历史资料、历史问题相结合3、自主合作学习逐层推进教学过程一、红军长征经过和路线(瞻仰革命丰碑,感受长征精神)1、出示《地球上的红飘带》引入2、依次出示图片:江西瑞金第一渡纪念碑一一广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碑一一贵州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贵州铜仁四渡赤水纪念碑云南皎平渡红军纪念碑一一红军国武定、禄劝、元谋物品图片、flash 地图、搜集的音视频材料四川甘孜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甘肃会宁会师楼塔。(1) 四渡赤水:1935 年 1 月 19 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 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人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人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通昆明。红军在 10 万多敌人包围的重兵之下,声东击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