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工业工程与管理》理事会首次会议上的报告 在《工业工程与管理》理事会首次会议上的报告 (2000 年 12 月 29 日) 我想与大家沟通一下上海企业改革进展的一些情况。 面临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即将加入 WT0 和“十五”计划行将启动,“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命题显得更加重要。回顾 1994 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的 7 年中,上海究竟取得什么成果,这是大家所关怀的。以下报告将论述上海工业企业在企业制度建设中已取得的成果和建设工业新高地的情况。此外,还将谈到总量数据指标和今后目标以及尚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工业工程和管理》提些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 资本结构变化 (1)资产负债率降低中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历来是很高的。上海 1994 年的资产负债率约为 75%,近年来则大体保持在 50%水平。1998 年为 52%,1999 年为 50.2%,2000 年己降至 48%以下,这比其他类型如民营、三资、集体等企业的平均值 51%还低。 (2)净资产利润率提高 上海工业企业总资产为 8000 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净资产 4000多亿元,2000 年的利润为 370 多亿元,净资产利润率达到 9%。这已是全国乃至亚洲的最高水平,远超过目前的银行利率(5 年期为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利润率如达到 10%,即具备了增资配股的条件了。 1.2 劳动力结构变化 1994 年,上海国有企业的情况是:冗员多,负债高和社会负担重。经过优化结构,下岗分流了 100 多万员工,目前是 200 多万员工,销售额则增加一倍以上,达到 7000 多亿元,人均 30 多万元,居国内前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已由 1994 年的 3 万元增长至 8 万元,约 1 万美元,比国内平均水平高 3 倍以上,比 1994 年高2 倍以上。因此,按当前情况,总体上劳动力与工业经济规模已大致平衡,不能再说是“人浮于事,2/3 富佘人员”,今后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不再是结构调整了。 1.3 社会负担结构变化 1994 年以前,作为一名员工,“人”是企业的人,生老病死均由企业负责。现在彻底变化了,“人”是社会的人,企业只管工作、工资和支付部分医疗、养老、失业保险费等,摆脱了沉重的负担。 1.4 企业组织结构变化 过去的企业均为国有独资,现在 90%改制为多元化投资组合,这包括中外合资、国有私有合资、几家国有合资以及股票上市公司和发起式股份有限公司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