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教育委员会年度教育工作大会上的发言陈维嘉校长在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年度教育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回顾历史,传承文化;展望未来,创新进展2024 年 10 月 15 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同行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两区合并后召开的新东城区教育大会上与各位共同探讨基础教育进展的问题。汇文中学于 19 世纪 70 年代诞生于东城,两区合并后隶属新东城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隶属关系上的“回归”,两区的合并,是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今年 5 月 24 日学校教代会通过的《北京汇文中学阶段进展规划》明确了我校今后三年的阶段进展目标。其后,我们以全教会和两区合并为契机,重新审视和规划未来一个时期北京汇文中学的建设和进展,就以下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回顾历史,传承优良文化遗产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 1871 年(清同治十年),最初为美国教会学校,后为私立学校。1952年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成为公立“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1960 年,因建设北京火车站,校址从船板胡同迁至培新街。1989 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恢复使用“汇文中学”名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建立起一套符合教育进展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育模式。这个模式在北京汇文中学漫长进展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家各行各业培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彭雪枫、邓力群、李佩瑶、万国权等政治家、军事家,王大珩、梁思成、王忠诚、王德民等三十余位两院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特别引人深思的是国学大师启功、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和国家“863 计划”首倡者之一王大珩,在上世纪 20 年代中期曾为汇文一小同班同学,后一同升入汇文初中和高中,汇文成为他们学术人生的起点,为他们后来的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回顾汇文中学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汇文中学第九任校长高凤山先生在 1926 年就提出了“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它的内涵共有七条,即:“一、增进身体健康;二、涵养审美情操;三、增殖职业知能;四、预备升学基础;五、练习善用闲暇;六、学做良好公民;七、养成高尚品德。”这是一种从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出发,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属性和规律,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进展服务的先进教育思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