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外出考察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心得反思 多看才有比较,比较才有反思,反思才有收获。在暖暖春日中,2024 年 4 月 20 日,我校所有老师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桐庐县,走进毕浦小学和桐君小学,让我们走出去开拓眼界,并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 一、毕浦小学--安如磐“石” 1. 少年如“石” 一下车,走近校门,一块巨大的石头坐落在校门口。一位系着红领巾,略显局促的少年站在石头前,见我们围上前,努力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沉稳地为我们介绍毕浦小学的“石”文化。古铜色的肤色映衬他质朴的气质,正如身后的磐石一般。 沿着校门走进,一路都有少先队员在富有学校特色的版块站定,用洪亮的声音为所有老师讲解自己学校的荣誉、丰富多彩的队活动、校园环境特色建设、图书室等。他们有着不同的脸庞,不同的状态,但却在努力地用嘴清楚的解说,向我们展示自己学校的魅力。每一位老师都不禁为这些少年鼓掌,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禁不住给这些少年一个大大的赞。 2. 石室载“石” 毕浦小学的校园环境,正是围绕着“石”展开,与现代化结合,又不乏艺术性。 花圃的围栏由多个汽车轮胎构成,粉刷了颜色后,不仅美观,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而且在轮胎中还能继续种植花草,另有一个由轮胎构成的“闹钟”,也颇为有趣。 走下台阶,一大片的石壁上,是同学们的手绘,大片的设计,是他们与这片石头之间的艺术碰撞。 毕浦小学最具特色之处,就是满屋子的“石头”了,这些石头有大有小,形状不一,有的被拼成了石头版画,有的被制成了石头项链,绝大多数被给予各种图案,静静地躺在展示台上。从画风上来看,这些石头画,有稚拙的,也有画技十分精湛的,显然包含了毕浦小学的各个年段,覆盖的学生层面非常广泛。 这间石屋,承载着毕浦小学所有年龄层学生的艺术之魂,能够紧紧围绕着学校的“石”文化,制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廉价的,随处可见的石头,在这一刻,仿佛被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新的生命,原本灰不溜秋、不起眼的石头,在制作成作品之后,让人忍不住多看一会儿。 3. “石”能载人 石头经历了选择、洗净、绘图、上色等过程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毕浦小学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沉淀自己,为自己绘上丰富的色彩。 正如徐伟老师的讲话一般,毕浦小学的理念就是“以德为首,以生为本——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好学校”。 二、桐君小学--君子之风 1. “桐君”文化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