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要点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要点_第1页
1/15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要点_第2页
2/15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要点_第3页
3/15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第二章脑膜瘤第三章脑垂体腺瘤第四章听神经瘤第五章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第六章脊髓肿瘤第七章颅骨凹陷骨折第八章颅底骨折第九章硬膜外血肿第十章急性硬膜下血肿第十一章高血压脑出血第十二章脑室内出血第二部分技术操作常规第一章腰椎穿刺第二章脑室穿刺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间质细胞核神经实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诊断】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2.癫痫发作。3.脑功能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4.小脑胶质细胞瘤出现共济失调及脑积水表现。5.脑室系统胶质细胞瘤较早出现脑积水表现。6.脑干胶质瘤出现颅神经受损、交叉性瘫痪及脑积水表现。7•头颅 CT、MRI 检查:有助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血运、瘤卒中、瘤周水肿等情况的判定。8.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血液供应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治疗】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并行内外减压术;伴有脑积水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分流术。2. 放射治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或常规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第二章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及多发脑膜瘤。按照性质分为良性、恶性脑膜瘤。【诊断】1.慢性颅内压增高。2.局灶性体征:如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多有癫痫、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鞍区脑膜瘤有进行性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3•颅骨 X 线片检查: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大脑凸面脑膜瘤可见脑膜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颅骨增生或被侵蚀而缺损。4.头颅 CT、MRI 检查:脑膜瘤征象明显。5•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瘤周呈抱球状供应血管和肿瘤染色。【治疗】1. 手术治疗:力争全切除,对受肿瘤侵犯的脑膜和颅骨亦应切除。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位于脑深部重要结构难以全切者,剩余的瘤体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第三章脑垂体腺瘤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腺垂体细胞,多属于良性。瘤体直径在 lcm 以内,且局限于鞍区者,称微腺瘤;直径 l—3cm,突破鞍隔者,称大腺瘤;直径超过3cm,肿瘤向鞍旁和视丘下部伸展者,称为巨大腺瘤。根据肿瘤的酸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要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