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酒驾宣传稿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吃行”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变,由过去亲朋好友见面说说话打个招呼,转变到在家中或者是进饭店喝酒尽兴。出行方式也由过去步行、骑自行车走亲串友、外出购物和进行一些社交活动转变为骑摩托车,驾驶汽车出行,这无疑反映出了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此事也带来了酒后闹事,特别是酒驾驶机动车辆行为的不断增多,进而导致了因酒后驾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恶性事故的不断增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为了使大家了解酒后驾驶的危害和治理酒后驾驶的难度,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酒后驾驶的情况。一、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危害性1、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3、视觉障碍。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4、心理变态。在酒精的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5、疲劳。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科学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 0.75 秒,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 2-3 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 16 倍。所以,饮酒驾车,特别是醉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二、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酒后驾驶历来都是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点整治的对象,但为什么依然是屡禁不止呢?且专项整治只能收到扬汤止沸之功效。许多驾驶员风向一过,仍然我行我素、依然故我,明知酒后驾车危及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还是铤而走险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结合实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