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响水中心小学潘竹玲教学目标:1、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2、教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的方法。3、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在字里行间找寻一份久违的童话气质。4、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学情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教学重点: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让孩子想读书。教学难点: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教学过程:一、课前聊天,亲近学生1、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最近老师迷上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曹文轩是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曲折而又智慧。他小说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二、走进文本,亲近人物。1、导言:你猜,老师在书店里拿到这本书时,首先会关注什么?生答师小结:拿到一本书,我们往往先关注这本书的封页以及开扉页中的相关内容,因为这些地方往往给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而“阅读书名——点击作者——看内容目录——阅览读后记”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略读,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能力!2、看封页:(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了解了哪些信息?(1)读书名质疑:乍一看书名,你会觉得奇怪,作者为什么把两样看似无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呢?(2)看封面插图走进故事发生地——大麦地:请仔细看封面上的画,从这个画面你推测到什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水乡,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大麦地。(出示这个词语)师: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的世界,走进发生这个故事的地方——大麦地:老师问:你觉得大麦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说来听听。大家愿意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村庄吗?一起读读。(3)读封面字知人物:①青铜应该是——故事的男主角。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最直接的感受,从这段话里你了解到什么?②走近青铜:青铜一家生活在大麦地村。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同学们,对于青铜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学生交流)小结:是啊,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③走近葵花:照这样看书名中的“葵花”应该是——故事的女主角,也就是封图中的这个小女孩。与青铜一样,葵花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有一回,他为了往河里捞起那一张张画,落水淹死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师:听到这儿,同学们,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师: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的沉重啊!(板书:苦难)(4)再看封底,你知道了什么?①知苦难: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葵花最后一个亲人离去了,叔叔阿姨们决定把她送给大麦地的人家抚养。嘎鱼一家很有钱,他们想收留葵花,但是葵花却选择了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的青铜一家。于是,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②明确主题:出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曹文轩三、走进文本,了解文本1、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