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古代诗歌鉴赏——形象3、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14课时,请各位老师根据实际情自行调整内容。教学过程: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会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考点阐释: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一、真题感知,分析答案构成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答题步骤分三步:①点特点: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等)②析例句: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分析论证。融入表达技巧.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作者的理想、情感、追求、品性等)二、典例分析,探究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该词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泼,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特征+身份)前两句动作和神态的描写(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娇媚的风姿。后两句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忽见一位陌生的男子,由于衣饰不整,只穿着袜子就害羞跑了,金钗也掉了。急忙跑走走以后,靠着进门折断一枝青梅作掩饰,边假装从容地在嗅,边偷偷地回头看这个陌生的男子是谁)写出了少女害羞又好奇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分析)(意义)词人塑造的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礼教束缚下深闺少女的真实写照。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襜(chān):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银胡簶(lù):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