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领导班子政绩观的剖析材料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干部中的根本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性意识,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真正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立场和宗旨问题,做到外正其行、内修其心,坚守廉洁从政这条底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跨越,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查找整改“四风”问题,着力营造清正、清廉、清明之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我们在推进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规范有序推进,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想当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实质是正确对待群众,努力为群众掌好权、服好务的问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一件事、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建议,要考虑到群众能承受的能力,看能为群众带来多大益处。要把政策、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用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就学、就医等难题,绝不能搞任何不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干部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人民群众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出工作的成与败、得与失。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不是看自己说得好,上级评价高,而是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执行能力、抓好工作落实。决策的生命在于落实。正确的政绩观靠工作来体现,靠落实来保证。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新时代新的要求新任务,各方面发展任务很艰巨,矛盾也错综复杂。干部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观念解决新问题;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握好工作推进的“两条底线”;好的思路、好的方案、好的措施要付诸行动并取得成效。要不断完善各种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合力把工作抓到实处。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部署同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积极下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当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提高施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实现新作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领导班子政绩观的剖析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总书记对形式主义根源的剖析,可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