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该系列计划包括 5 部分:完整性约束理论及应用、范式理论及应用、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本文是第五部分,介绍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 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用户子模式的设计等问题。1.逻辑设计概述概念结构是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的,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所用的数据库环境已经给定(如 SQL Server 或 Oracel 或 MySql),本文讨论从概念结构向逻辑结构的转换问题。由于目前使用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关系数据库,因此首先需要将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然后根据具体 DBMS 的特点和限制转换为特定的 DBMS 支持下的数据模型,最后进行优化。2.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一个例子E-R 图如何转换为关系模型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图是学生和班级的 E-R 图,学生与班级构成多对一的联系。根据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做出这个简单例子的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班级)班级(编号,名称)“学生.班级”为外键,参照“班级.编号”取值。这个例子我们是凭经验转换的,那么里面有什么规律呢在节,我们将这些经验总结成一些规则,以供转换使用。 转换规则(1)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一般 E-R 图中的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2) 一个 1:1 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图是一个一对一联系的例子。根据规则(2),有三种转换方式。 联系单独作为一个关系模式此时联系本身的属性,以及与该联系相连的实体的码均作为关系的属性,可以选择与该联系相连的任一实体的码属性作为该关系的码。结果如下:职工(工号,姓名)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产品(产品号,产品名)负责(工号,产品号)其中“负责”这个关系的码可以是工号,也可以是产品号。 与职工端合并职工(工号,姓名,产品号)产品(产品号,产品名)其中“职工.产品号”为外码。(iii) 与产品端合并职工(工号,姓名)产品(产品号,产品名,负责人工号)其中“产品.负责人工号”为外码。(3) 一个 1:n 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 n 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i) 若单独作为一个关系模式此时该单独的关系模式的属性包括其自身的属性,以及与该联系相连的实体的码。该关系的码为 n 端实体的主属性。顾客(顾客号,姓名)订单(订单号,……)订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