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如何用数学语言及数对来描述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确定位置》这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提高,周围环境认识都有很大作用,同时也为第三学段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四年的朝夕相处,我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目标确立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福娃情境一体化的创设,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及爱国之情。四、教材处理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我发现主题图中的座位及数组的方法,不符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如果按文本设计,虽然教学过程充实扎实,却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学校老师和网友的支持下,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把学生喜爱的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引入课堂,并把它贯穿于学生的各个学习活动中,使数学学习问题融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晓之以理,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亲历、体验、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是:理解“数对”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数对确定物体或图形的位置。五、教学流程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四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辨正内化网友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一)游戏引入,感悟数对《数学课程标准》在对第二学段的说明中明确的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所以我为学生创设了介绍福娃、藏福娃、找福娃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用“第*组第*个”来描述福娃藏的位置(即教室中某一位同学的位置),这既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过滤,同时也为学生经历探究,体验数对设下附笔。(二)经历探究,体验数对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陷阱”,探索问题方法,经历抽象过程,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4个递进性活动:活动一:自主确定,描述位置。在这一活动中,我先让学生用“第*组第*个”描述自己的位置,并与好朋友说一说,初步建立以组与排两条线交*点确点位置的方法。活动二:汇报位置,发现问题。数对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知识。由于我的担心,第一次设计与第一次教学实践,完全是由教师教,学生学来呈现的,我发现学生虽然了解数对,却没有真正理解数对的意义。反思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本着创设情境由矛盾到和谐的原则,我创设了学生用“第*组第*个”描述自己的位置,并由班长记录,并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语言描述速度与记录速度不和谐,当学生遇到这种无法运用原认知解决的问题后,激发了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他描述位置方法的愿望。活动三:交流评价,探究方法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的汇报中,让我看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有利用表格的;有利用图形、符号的;有利用数字的……,有些甚至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在反复的分析、评价、比较中,全体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在(6,2)这组数上,由此抽象出数对。这样,不仅淡化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又通过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发现,及时的对学生这种“勤学善思”的学习态度给予鼓励,使课堂教学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为了进一步认识数对,我又设计了用数对确定教室中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