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追求正向有效教学曲江区实验小学 刘 星【内容摘要】正向有效教学=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教学花费的时间,就是说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正向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的质量,其方法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不断地激发学生想学的意识,和兴趣,自觉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关键词】正向有效教学 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知识再创造一个学期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感受颇深。彻颤心底的阵痛是:“孩子的自我在哪里?”他们学跳舞、学钢琴,参加 TV 大赛,甚至做作业都是父母全包全陪,象个机器人似的任由父母的摆布。造成了孩子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因而,无思想,无理想,有甚者课堂练习都请求回家做的现象。表面看来他们爱好广泛,课余活动频繁,实际潜藏的是:“孩子失去自我,失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惰性泛滥。”因此,课堂教学中追求正向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我认为就是预期的目标与结果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和出现。正向有效教学=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教学花费的时间。在这个公式中,分母“教学花费的时间”就是固定的课堂教学的 40 分钟时间。因此,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关键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分子的量来提高一节课的正向有效教学。如何在小学三年级一节数学课中让“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善始善终呢?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人粗浅地认为:激发学生想学的意向。“想学”是正向有效教学的基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我能成功吗?(2)我愿意成功吗?前一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自我能力,后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我能成功吗?”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是想学的基石。每一节数学课开始的 5 分钟之内,是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学习数学内容自信心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中等、中下等的,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课,或者是单刀直入,总之,要让学生在 5 分钟之内,从老师简单、清晰的提问、阐述中知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感觉自己有信心能够学好。比如:我在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时,首先,把孩子们带的物品收集起来,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把你们拿来的这些物品全都放到这个纸盒箱里(课前准备好的纸盒箱子),你们猜猜,摸到什么物品的可能性大些呢?”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争先恐后地猜这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