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1页
1/5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2页
2/5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3页
3/5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些日子,正在读一年级的儿子和正在国外访学的我联系时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为班级所取的名字“彩虹班”经过大家投票选举,获得 25 票(全班 32 人)通过,正式成为一年级(8)班的新名称。 原来,学校希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班主任李老师就鼓励孩子们为班级取个名字并向全班同学说明理由,最后由同学们投票选出公认的班级名称。孩子拿到任务后回家和妈妈讨论,妈妈列举了诸如“行健班”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班名,最后孩子选择了“彩虹班”,理由是:“我们的班级很漂亮,小朋友和老师们都很漂亮,像最美丽的彩虹。”这件事看起来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儿童主体的理念和民主自治的精神都得到体现,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成为公民,代表着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多年来,在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文化的自发建构”“专家引领下学校文化的文本建构”和“儿童立场的自主建构”这样三个阶段。 回想近 30 年前,我在农村小学读书时,我的班级是一年级(甲)班,直到高三(5)班,整个中小学阶段均以年级和序号命名班级。如果说有班级文化的话,那就是教室的墙上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条幅和每个人的月考成绩排行榜。那个时代,班级文化、学校文化即使在城市中小学里也是新兴概念,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会在班集体建设这个框架下,有意识地通过设计班级的名称和徽标、黑板报、班刊等平台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可称之为学校里的“文化自发建构”。 上个世纪末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和德育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或学校文化建设。很多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聘请大学、教育研究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学校文化的整体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更多地是一种“文本建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建设”。很多时候,来自学校外部的文化建设专家对学校的了解和理解是有限的,通过为数不多的调研和座谈不足以深刻地理解一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校文化就有了更多“设计”的痕迹,表现为以外人的视角来主导学校的文化,以成人的话语体系来主导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很多学校,文化建设的文本转化为校园中的实物之后,虽然有会议的宣讲,但是并不能融入教职员工和学生及其家长的头脑中。尤其是一些学校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