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2.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 年版)。有删改。作者在 1976 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 27 年,曾经写过 10 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读准字音裸露(luǒ lù) 黧黑(lí) 冻疮(chuānɡ) 霹雳(pī lì)砾石(lì) 虔诚(qián) 蠕动(rú) 眩晕(xuàn)蜷卧(quán) 腈纶(jīnɡ lún) 皱褶(zhě) 挪动(nuó)草坝子(bà) 气喘吁吁(xū) 接踵而至(zhǒnɡ)熠熠烁烁(yì)辨清字形理解词语黧黑:形容黑。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懈怠:松懈懒惰。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新课导入 教师:都知道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同学们,那你们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吗?学生:各拉丹冬。(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马丽华去揭开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神秘面纱吧!新课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记述了“我”和同伴在各拉丹冬考察的危险经历。说说文章的叙事脉络。开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草坝子、冰河)——近观冰塔林(砾石堆、冰山、冰窟)——砾石滩上看雪峰。2.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晶莹连绵、浩浩苍苍,如“白色金字塔”,自成一天地。挺拔的,敦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