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程问题之中点问题和行程间的倍比关系板块一、中点问题【例题 1】夏夏和冬冬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夏夏每分钟行 50 米,冬冬每分钟行 60米,两人在距两地中点 50 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解析】因为夏夏的速度比冬冬慢,所以相遇点一定在中点偏向夏夏的这一边 50 米,由图可以得出:夏夏所行路程=全程一半-50 米,冬冬所行路程=全程一半+50 米;所以两人相遇时,冬冬比夏夏多走了 50X2=100(米),冬冬比夏夏每分钟多走 10 米,所以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走了 10 分钟,两地的距离:(60+50)X10=1100(米).【巩固 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5 千米,乙每小时行 4 千米.两人相遇时乙比甲少行 3 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两人行驶的时间为 3 三(5-4)=3 小时,所以两地相距(5+4)X3=27 千米【例题 2】夏夏和冬冬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两地相距 1100 米,夏夏每分钟行 50 米,冬冬每分钟行 60米,问两人在距两地中点多远处相遇?【解析】两个人的相遇时间为:1100 三(50+60)=10(分钟),所以相遇时东东走了:60X10=600(米),两个人距离中点距离为:600-1100 三 2=50(米)【巩固 2】王老师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 5 千米,张老师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 4 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 1 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解析]画一张示意图(可让学生先判断相遇点在中点哪一侧,为什么?)讦米,甲.乙中点 A离中点 1 千米的地方是 A 点,从图上可以看出,王老师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多 1 千米,张老师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少 1 千米.从出发到相遇,王老师比张老师多走了 2 千米,王老师比张老师每小时多走(5-4)千米,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是 2 三(5-4)=2(小时)。因此,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4)X2=18(千米).【例题 3】甲乙二人同时分别自 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之地距 A、B 中点 300 米,已知甲每分钟行 100 米,乙每分钟行 70 米,求 A 地至 B 地的距离.【解析】相遇时甲比乙多行 300X2=600(米),相遇时共用了 600 三(100-70)=20(分),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70)X20=3400(米).【巩固 3】李明和王亮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李明每小时行 18 千米,王亮每小时行 16 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 3 千米.问全程长多少千米?【巩固 3】李明走了全程的一半多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