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突破高考大题瓶颈 地 理 核 心 素 养 包 括 人 地 协 调 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 理 实践力四大方面,四大核 心素 养 是相辅相承的。随着新一轮课程实施方案的改革,伴随着“学科核 心 素 养 ”的推广,高考也必然向“核 心 素 养 ”的考查转变,“核 心 素 养 立意”将是未来高考的基本特征。 一、人地协调观——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例 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试题往往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考真题印证] 资源问题 2017 年全国卷甲 T36 环境问题 2016 年全国卷甲 T37 [高考命题角度] [高考预测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河流均为跨境河流,这些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地 区生态 环 境 、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下图示意中亚地形、河流分布情况,下表示意当前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总量及利用情况。 阿姆河 锡尔河 国际上内陆河水资源开发上限 水资源总量 (108m 3) 679 352 30%~40% 用水量(108m 3) 489 323 (1)分析中亚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2)简述锡尔河、阿姆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不利影响。 (3)说明阿姆河与锡尔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答案:(1)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少,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水资源短缺。 (2)两河的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由于过度用水,入湖(咸海)水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含盐量增大;气候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农业灌溉不当,可能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3)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在夏季;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