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投资银行职务

投资银行职务_第1页
1/35
投资银行职务_第2页
2/35
投资银行职务_第3页
3/35
第1 章 序言 投资银行业务职衔是投资银行内部区分员工等级、标明员工身份的称号。投资银行业务职衔产生于欧美投资银行,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引入中国,目前已经为少数国内投资银行所采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以中信证券为例。众所周知,中信证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国内二流券商,然而几乎是与 2005 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同时,中信证券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国内投资银行业之翘楚,另人刮目相看。然而,中信证券的这种变化看似突然,实际上是其坚持了正确的战略并长期以来围绕战略不断进行管理变革的结果。其中,进行业务职衔制度改革是其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 2007 年 6 月发布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治理自查报告》,中信证券认为其之所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通过 M D 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打造了一套全新的机制,为业务发展提供了空间、动力和保障;并推动公司改变了长期以来封闭运行的体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组织架构……。”这里所谓的“MD制度”就是指业务职衔制度。可见,业务职衔制度的推行对中信证券晋阶国内一流券商功不可没。 除中信证券外,国内其它优秀券商如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银国际、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均引进了业务职衔。其中中金、中银国际推行时间已经长达十年以上,我们无法判断业务职衔制度的实行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其成功,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几乎所有国内优秀券商都引入了业务职衔制度,这一点似乎在表明业务职衔制度不仅在国际投行广泛实施,目前也获得了国内主流券商的认可并付诸实施。 但业务职衔制度到底是什么?支持其成为投资银行通行的管理模式的深层次的逻辑是什么?它对投资银行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推行?这些问题不仅多数国内投行人士莫衷一是,即使是国际投资银行都很少有人对业务职衔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可能与投资银行业务职衔本身就是国际投资银行业长期业务实践的产物有关。在管理领域,创新往往来源于实践,理论往往滞后。但如果能对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则无疑将对实践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投资银行业起步时间不长,引入业务职衔制度时间同样很短,同国际投资银行相比,还处于模仿阶段。要想跨越国际投行,只有从理论上搞清它,对业务职衔产生的背景、内在运行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投资银行业务职衔制度对国内券商真正了解、正确导入投资银行业务职衔制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投资银行职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