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第一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二年级教材 巧 手 坊 目 录 一、折纸艺术 二、剪纸艺术 三、捏泥艺术 一 折纸艺术 折纸的历史发展 折纸的起源一般都相信是源自于中国。但真正把折纸艺术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人。最初, 折纸在日本是用于祭祀方面。及至造纸普及化后才盛行于民间。而大约于 十九世纪初,日本才正式出现了第一本有文字记载及以图示方式教导的折纸书籍。日本人一向把折纸视为他们的国萃之一。而折纸更是全国小学的必修科目。他们认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过折纸可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在日本,折纸技术的起飞始于十九世纪末。但真正的突破是来自一个名叫吉泽章的日本人。(他亦被公认为现代折纸之父)。他自一九三零年代起便不断创作折纸,并将折纸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层面。当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热烈回应。因而激发起一批来自 西方的热心人士投身于折纸的创作及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经过新一代折纸家的不懈努力下,现代折纸技术己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地步。因为,很难想像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因此,现代折纸已经不再只是儿童的玩意。它可以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有益身心活动。 1927 年德国国立建筑学院(即后世著名的包豪斯学院)的一次预备课程上,教师Josef Albers(他战后成为耶鲁大学设计系的系主任)带着一卷报纸走进课堂,对学生们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很穷,没什么钱。我们浪费不起时间,也浪费不起材料。所有的艺术都得从材料上开始动手,所以我们必须先来看看我们能搞到什么材料,不要直接想着去制作什么成品。我们目前先考虑的应当是巧妙地利用材料,而不是美。我们的学习应当引出建设性的思考。我希望你们利用这些报纸,搞出一些你们现在还没见过的东西来。我希望你们尊重材料,合情合理地使用它们,保持它们的内在特征。如果你们能不用剪刀胶水就更好了。” 有一些当时的学生作业被保存了下来。其中一份是这样的:在一张圆形纸片上画出一系列同心圆,沿着它们作为折痕依次交替折成峰和谷。(考虑到折痕是曲线,这不太容易做到,但是并不是不可能的。)然后,一个出人意料的,呈现出马鞍形的漂亮结构出现了。 在人们目前所知道的文献里,这样的折纸结构还是第一次出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折一个纸飞机或者纸鹤,不过恐怕也仅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