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这是目前全国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我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和实验的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和谐教学整体建构实验”,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学习借鉴。 一、决定课堂效率的四大要素和六大关系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要素之一)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要素之二)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 第一,时间的规定性。 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说明效率。我们提倡向课堂要质量是指向 4 0 分钟(小学)或 4 5 分钟(中学)要质量,而不是向 2 4 小时要质量。也就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把课堂上的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以所谓预习和作业的形式挤占学生课后所有的时间。 第二,目标的规定性。 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无所谓效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个系统工程。 课堂教学效率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是由四大要素和六种关系构成的。 2 1 .课堂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 2 .这四大要素构成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 3 .这四大要素、六大关系的和谐,就是和谐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一个设想、两个支点、三个途径、四个问题、五个环节。 (一)一个设想 一个设想(假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时间,如果学生课内课外都是忙于预习、复习课本上的东西,就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二)两个支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1 .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