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教案大明新窝铺—曹振宇一、教学内容分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秒”是在学生一二年级认识时、分的基础上,对时间单位的进一步学习。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时间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变动,将“秒”单独作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对“秒”进行充分的感知与体验。因此,学生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但“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让学生不断的,有层次的体验作为本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1秒,几秒,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二、教学对象分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秒的认识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引导学生用“一种声音”、“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用自己的方式估测一个活动经历几秒等,让学生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来与“秒”进行零距离接触。我通过估测活动,让学生感受秒、体验秒所持续的时间,逐渐学会用秒作单位的估测,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秒三、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目标: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3.解决办法: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学生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本课设计中,力求通过数秒、跟着秒针打节奏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正确表象,继而让学生在估计时间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主动寻求准确估计时间的策略,并通过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较准确估计时间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这节课分为四大环节进行设计。1.猜测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听,它来了(课件播放秒的声音“嗒”)“嗒”“嗒”“嗒”……跟着这个节拍,让我们来数一数……让我们拍拍手欢迎它……让我们向它点点头吧!(整个过程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带着学生们跟着念、数、拍手、点头。)师:那么我们每点一次头每拍一次手用了多长时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秒呢?学生举例火箭升空(教师演示神九升空视频并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举例跑步时(教师出示刘翔跑步的时间)学生举例电脑电视上(教师出现现在上课的时间电子钟让学生来认一认例如:13:02:21)师:关于电子钟你都知道些什么,能介绍一下吗?13表示小时02表示分21表示秒练习出示电子钟表示的时间学生来认读12:29:2107:32:1709:30:152.观察发现,自主探究。(1)钟面显示最后的时间9时30分15秒,学生观察。然后有序讨论。先解决:哪根是秒针?(2)秒针长得怎样?钟面上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3)再解决: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4)师:在1秒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么事情呢?用动作表示也可以,请大家想一想。(学生根据提示音做出1秒的动作。)师:刚才你们做了什么?生(争着说):我眨了一下眼睛;我拍了。次手;我跳了一下;我说了一个字……(5)师:你们对这1秒钟的时间有什么感觉?生(七嘴八舌地说):太快了;太短了;好神速啊,像飞一样地过去了;还没回过神来就过去了……(6)秒针走1大格是几秒?你是怎样知道的?活动一:用动作表示5秒。师:请大家用动作,比如点头,拍手等等方式,跟着秒针的走动表示出5秒来!能做到吗?生:能。师:好,咱们试一试!准备,开始。(课件演示秒针连续走动了5秒)(学生跟随着秒针用各种动作表示出5秒。)师:刚才你是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5秒的呀?在四人小组中,展示展示。(在小组展示活动中,有的孩子拍手、有的点头、有的跺脚……)师:我们要用动作来表示秒的时间,要注意一些什么事情呢?生:动作做得太快或是太慢都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