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建设的有效性与评价》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目前,高效课堂改革已成席卷之势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小组学习的模式已深入人心,之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大受欢迎,是因为小组是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乐园,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交流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对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等意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高效课堂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同时也是我校现在所推行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那么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效果高低,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并对小组建设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小组评价”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径,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等,使我们对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在教师引导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补充自己。(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2、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的水平。(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三、研究内容及对象结合本班学生,也就是现在的五年级,研究以下内容:1、探讨小组建设的有效方法和互助学习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2、探讨对小组和组员评价的科学策略。3、研究选拔与培养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小组长的方法及永葆小组活力的长效机制。四、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2)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3)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五、课题研的方法和步骤课题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