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水利工程管护模式与实践.doc 1、水利工程管护模式与实践 1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模式创新政策依据近年来,农村水利和涉水工程都加大了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立力度。如何将原有工程和新建工程管护好,建立长效机制,使工程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认真落实中央推动水利改革进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水利安徽〞战略,2024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推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看法?,提出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打算,即用 5 年时间,通过 5 项改革措施,在全省范围内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 8 类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推动改造提升,使现有小型水利工程除涝浇灌力量得到有效发挥,全省农田有效浇灌面 2、积提高到 80%以上。2024 年这项工程被列入全省民生工程,安徽省水利厅与财政厅又联合出台了?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依据。2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模式创新实践依据“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16 字方针,2024 年砀山县选取了 3 个镇和一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实行“公司+农户〞的专业化管护新模式。2.1 明确事权,理顺产权是根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所属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局部位于一家一户群众农田里,譬如旱季群众利用村集体机井进展浇灌,简洁造成机井所在地户主庄稼损失,有的户主干脆不让其他群众使用自己地里的集体机井,引发干群冲突。实际 3、生产过程就形成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管理缺失缺位现象,最终导致“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2024 年试点单位首先对辖区内的全部小型水利工程进展摸底调查,分类进展全部权划分,理顺工程产权关系,避开了在确权过程中诱发干群冲突。在充分敬重群众看法的根底上,对村集体机井管护实行了“自有、自管、自用、自护〞的措施,县里赐予每眼机井财政补助 50 元,落实管护主体为机井所在地户主,镇政府、村委会与管护主体签订管护责任书。2.2 创新管护模式,培育市场主体是关键。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砀山县成立了各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夫用水协会、种粮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1000 多家。为适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