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监督性调研情况的报告7 月中旬,市政协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课题,深入x、x、x、x4 县(区)开展了监督性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部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抓源头防控、抓末端处理、抓长效常态,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废旧农膜回收和尾菜处理利用扎实开展。通过强化地膜源头管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健全,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 128 个,成立回收加工企业 16 家,今年上半年已回收废旧农膜 8968 吨,回收利用率达 53.83%。通过因地制宜推广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等处理利用技术,突出流通集散重点区域尾菜处理,今年上半年全市处理利用尾菜 1.43 万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0.74%。二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取得实效。坚持以畜禽粪污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今年上半年全市畜禽粪污产生总量 382.31 万吨,资源化利用量 307.16 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 80.34%。三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稳步推进。推动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高效新型肥料、化肥机械深施等措施落实,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 426.35 万亩,配方肥施用 213.82 万亩,有机肥施用 302.25 万亩,新型肥料施用 18.37 万亩,机械化深施肥 89 万亩,水肥一体化 6.3 万亩,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145 万亩,绿色防控 100 万亩。四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坚持疏堵结合,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全力抓好农田秸秆禁烧,大力实施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利用。今年上半年共收储利用农作物秸秆 3.99 万吨,生产生物质燃料 1.18 万吨,饲料化利用 1.57 万吨,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 75 万亩,总还田量 15.45 万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尽管我市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防治措施在基层仍然落得不实。一些乡村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中仍然存在安排部署不到位、宣传引导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