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课本) 1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②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 ③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④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 2 、简述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①复杂性②创造性③示范性④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⑤长期性⑥系统性 3 、教书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4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平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 、简述教育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6 、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高频) ①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②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⑤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7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 ①强化法 ②代币奖励法 ③行为塑造法 ④示范法 ⑤暂时隔离法 ⑥自我控制法 ⑦惩罚法 8 、简述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 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指导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以下基本原则:①教育性原则 ②针对性原则 ③自主性原则 ④多样性原则 ⑤计划性原则 ⑥生活化原则 9 、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②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