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熔点的测定 1 、安装熔点测定的装置 1) 装好试料的熔点管用橡皮圈套附在温度计上,试料部分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 2) 温度计用一个刻有沟槽的单孔塞固定在齐列管的中心轴线上,水银球的高度位于齐列管上、下两叉口中间。 3) 导热液的液位略高于齐列管上叉口即可。太少不能保证导热液的循环;太多又会使橡皮圈浸入溶液中而逐渐溶胀、溶解甚至碳化 2 、操作:毛细管一端封口 毛细管的直径一般为 1-2 毫米,长 50-70 毫米。毛细管一端用小火封闭,直至毛细管封闭端的内径有两条细线相交或无毛细现象。 3 、测定熔点的原理、操作 原理: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此后,固液两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操作: 1) 熔点管的制备 2) 试样的装入 取样品少量放在洁净的表面玻璃上研成粉末.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粉末中,再使开口一端向上轻轻在桌面上敲击,使粉末落入管底。亦可将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反复通过一个长玻管,自由落下,这样也可使样品很均匀地落入管底。样品高约2—3 毫米。样品必须均匀地落入管底,否则不易传热,影响测定结果。利用传热液体可将毛细管粘贴在温度计旁,样品的位置须在温度计水银球中间。 3) 熔点的测定 熔点测定的操作关键是用小火缓缓加热,以每分钟上升3-4o C 的速度升高温度至与所预料的熔点相差 l5o C 左右时,减弱加热火焰,使温度上升速度每分钟约l-2o C为宜。此时应特别注意温度的上升和毛细管中样品的情况。记录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蹋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此即为样品的熔点。 4 、若样品研磨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对所测定的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靠?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5 、测定熔点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