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國 論 一 、主旨: 本文旨在強調六 國 失敗在於賂秦,並借此諷今,指出北宋對外族的退讓,比諸六 國 賂秦更為不智。 二、內容大要: 全文共分四部分: 1、提出論 點:六 國 滅亡的原因在於「賂秦」。 (一 )文章一 開首,便以「開宗明義,下筆立論 」的手法,指出六 國之敗,在於賂秦:「六 國 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六 國滅亡,並不是因為六 國 的武器不鋒利,作戰本領不好,弊病在於賄賂秦國 )。 2、接著,就從兩方面說出這個論 點所持的理由: (一 )第一 個理由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因為拿土地賄賂秦國 ,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 (二)另一 個理由是「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不賄賂秦國 的國 家,因為有賄賂秦國 的國 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 的回家失掉了強而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地保存): (1)第二個理由的提出,是因為六 國 中真正賂秦的只有韓、魏、楚三個國 家。作者統指「六 國 破滅,弊在賂秦」,對照史實,顯然有出入;從邏輯上說,並不全面。 (2)為了彌補論 述中的缺失,於是作者借助「設問」: a .「六 國 互喪,率賂秦耶?」(六 國 接連的滅亡,都是因為賄賂秦國 嗎) b.然後主動地回答這個問題:「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這樣的手法有以下的優點: 1>既可彌補了缺點,補充論 點。 2>更有鞏固和深化論 點的作用。 3>以肯定的口氣重申自己的論 點:「弊在賂秦」。 三、論 述: (一 )先就「弊在賂秦」,作出正面的論 述: (1)用平實的敘述,權衡得失,讓讀者從簡單計算中分析賂秦的弊病: 1>指出秦國 在攻取之外所得的土地,比戰勝而得的竟多「百倍」;諸侯賂秦所失的土地,比戰敗而失的也多「百倍」,突出了賂秦求和的危害性。 2>接著,作者順勢作了這樣的論點:「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秦國最大的欲望,六國最大的禍患,當然不在於戰爭了)賂秦,無異於自取滅亡。 3>照應開首四句中「非兵不利,戰不善」,補充闡發「弊在賂秦」的論點。 (2)以形象的描繪寫秦的貪欲無厭: 1>極寫六國之君的祖父創業維艱,而其子孫卻將土地「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而結果只是「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則秦兵又至 矣」,活 現 出賂秦者畏 懼 的情 態 ,而其所得苟 安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