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下)”试题(A) 适用于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 2分,共 10分) 1、马氏体转变 是一种固态相变,是通过母相宏观切变,原子整体有规律迁移完成的无扩散相变。 2、TTT曲线 是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是描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形为,即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和转变产物的综合曲线。 3、反稳定化 在热稳定化上限温度 MC以下,热稳定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有些钢,当温度达到某一温度后稳定化程度反而下降的现象。 4、时效硬化 时效合金随第二相的析出,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时效硬化。 5、珠光体晶粒 在片状珠光体中,片层排列方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称为珠光体团 二、说出下符号的名称和意义(6分) 1、MS 马氏体点,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母相与马氏体两相的体积自由能之差达到相变所需最小驱动值时的温度。 2、S0 片状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即一片铁素体和一片渗碳体的总厚度,或相邻两片铁素体或渗碳体之间的中心距离。 3、MC 奥氏体热稳定化的上限温度,超过此温度奥氏体将出现热稳定化现象。 三、简答下各题(每题 8分,共 40分) 1、何谓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钢中弥散析出的第二相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有何影响。 起始晶粒度:指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互相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指在某一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本质晶粒度:是根据标准实验条件,在 930±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定的钢中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晶粒的长大主要表现为晶界的移动,高度弥散的、难熔的非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颗粒对晶粒长大起很大的抑制作用,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保证钢中有足够数量和足够细小难熔的第二相颗粒。 2、片状珠光体可分为几类,片间离不同的珠光体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通常所说的珠光体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楚分辨出片层状态的一类珠光体,而当片间距离小到一定程度后,光学显微镜就分辨不出片层的状态了。根据片间距离的大小,通常把珠光体分为普通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普通珠光体 P:S0=1500~4500 Å,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晰分辨出片层结构; 索氏体 S: S0=800~1500 Å,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出片层结构; 屈氏体 T: S0=800~1500 Å,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片层结构。 但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类片状珠光体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