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给“后进生”多一份关爱 给"后进生'多一份关爱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宠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和敬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教育的前提是敬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欢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给老师的建议》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明白了教育需要爱。因为不爱孩子,我们常常做一些违反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事,或拔苗助长,或对孩子自身生长出来的各种学习愿望进行乱砍乱伐;因为不爱孩子,我们不会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总是毫无在意地损害孩子的自信念和自尊心;因为不爱孩子,孩子出一点过失,我们就怀疑他们的学习能力,妄加下结论,抹杀孩子的自信念。这莫非不是今日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困惑和苦痛的根源?这莫非不是我们第 2 页 共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人自身的问题? 此书中有一篇文章提到应当怎样对待"后进生',读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不禁扪心自问:作为教育者,被人们美誉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真正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大都存在着这样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天生的智商等种种缘由,使他们的学业不佳,成为校内中不被关怀的人,处处低人一等。而那些成果优异的学生,自然成为老师的宠儿、老师关注的焦点、校内中的一等人。苏霍姆林斯基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差生'进行分析,他认为有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老师的任务是"激发他的觉醒'。在教学中老师要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就是我国古代孔子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烦'的教育来唤醒他们我们是否做到了?对孩子的讲话是否耐烦倾听?是否与孩子站同样的高度谈话?对"差生'的良苦用心,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我们是否拥有过?常常,工作第 3 页 共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劳碌会遮住我关爱孩子的眼神,生活中的苦恼也会麻痹我理解孩子的能力,我猛然觉察原来我的爱心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育理论就是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