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绿色进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更加凸显。 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生存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人类生存智慧,不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社会进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论述。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格局,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天人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尊重自然,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精髓,他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苏苏州,有一处林木森郁古朴壮丽的古典园林——沧浪亭。这里有一副楹联这样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楹联生动道出了人与自然唇齿相依息息相通的关系。绿色进展在我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024 年 9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他说:“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日发现和进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生态资源管理是国家与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