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次生林: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自然演替形成的森林。 2、林种:根据森林的不同培育目的而区分的森林种类,我国《森林法》规定了五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林种结构:是指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类型森林的组合构成,是森林资源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3、植物分类单位(阶元):植物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各级单位之间,有时因范围过大,不能完全包括其特征或系统关系,而有必要再增设一级时,在各级前加亚(Sub)宇,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对整个植物界分成多少门,在门下设多少纲,就其分类法不同也就不一致。 4、立地条件:在林业生产中,影响树木或林木的生长发育、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称 为立地。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 ,即立地条件。 5、生态因子 :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 、行 为和分布 等生命 活动有直 接 或间接 影响的环境因子 。 6、生态文明 :是指人类遵 循 人、自然、社 会 和谐 发展 这 一客 观 规律而取 得 的物质 与 精 神 成果 的总 和; 是指人与 自然、人与 人、人与 社 会和谐 共 生、良 性 循 环、全面 发展 、持 续 繁 荣 为基 本 宗 旨 的文化 伦 理形态。 7、林业三地位: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坐了精辟概况,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8、小班:是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差别,是森林资源清查和经营利用的基本单位。 9、湿地::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底层土主要是湿土;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 划 出一定 面积予 以特殊保护和管 理的区域。 二 、简 答 题 1、简 述 主要造 林方 法 ( 按 造 林所选 材 料 划 分):造 林方 法 是指造 林施工 的具体方 法 ,造 林方 法 按 所使 用的造 林材 料 ( 种子 、苗 木 、插 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