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县为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质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到20XX年底,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相对均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二、目标任务(一)合理规划布局,实现教育设施均衡1.统筹优化学校布局。本着规模化办学的原则,确保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在XX县区,结合城市建设规划搞好中小学设点布局。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新建居民小区的前置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小区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和管理。在农村,着力推进办学标准化,每个乡镇设1处中心小学,并附设3-5处分校,边远的农村聚居区可设必要的教学点。原则上每2-3个乡镇设1处初中,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可与XX县区中学联合办学,实行名校带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和场地标准化建设工程,20XX年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20XX年,实现所有中小学校舍达标。加快体育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实施教学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XX年,50%的中小学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室、音体美等教学设施达到省定标准,到20XX年,实现所有中小学达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第1页共4页20XX年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的目标,20XX年全市中小学具有信息接入点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绿色班班通”普及率达到50%,20XX年达到95%,20XX年全面实现“班班通”。实施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到20XX年,热水、热饭、取暖、改厕项目覆盖农村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到20XX年实现全覆盖。(二)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机会均等1.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根据需要建设农村寄宿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健全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体系。2.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服务等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到20XX年,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均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3.健全辍学防控机制。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控辍责任。加强对用工市场和企业用工的管理,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市场。(三)加强教师管理,实现师资力量均衡1.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实现市县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2.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实施教师配备标准化建设工程,20XX年年底以前,各县(市、区)配齐英语、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确保每年补充教师人数不低于自然减员人数。加强县域内教师的调配与交流,XX县区学校教师按照每两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两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与农村学校教师交流。3.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20XX年前,依托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各县市区要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建设一处高标准的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加强教师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到20XX年,在全市形成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市级培训基地为龙头,以县级培训基地为主体,第2页共4页以学校培训为基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严格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制度。4.提高教师待遇水平。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