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的设计 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 主梁高h : (1/8—1/12)L, 宽 b(1/3—1/2)h 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 b(1/3-1/2)h 次梁高h : (1/12-1/18)L, 宽 b(1/3-1/2)h 2 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梁在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 1/4 柱宽,并宜小于 1/3 柱宽。(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 条 是从 弹 性 计算 角度出发 )。当采用现 浇 板时,抗扭问 题 并不严 重。 (5).原 则上梁纵筋宜小直 径 小间 距,有利 于抗裂 ,但 应注 意 钢 筋间 距要满 足 要求,并与梁的断面 相应。箍筋按 规 定在梁端头 加密 。布 筋时应将 纵筋等距,箍筋肢 距可不等。小断面 的连续 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 应采用同 直 径 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 或弹 性 支承在墙 体 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 简 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 距不应大于 300 和梁宽,即 要求加腰 筋,并且 纵筋和腰 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 抗震 设防 时的要求。 (8).反 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 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 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