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灭火作战方法 2014 年 5 月 一、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 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主依据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讲,认真坚持灭火作战原则,自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是确定灭火战法的主观要求;从客观上看,森林可燃物、地形条件、气象因素、林火行为、火场条件和灭火力量则是确定灭火战法的客观依据,这也是确定灭火战法的重要依据。 (一)森林可燃物 森林中的一切有机物质都是可燃物,可燃物的数量变化决定着森林的燃烧性,分布类型不同影响着林火强度,蔓延速度和燃烧性质。可燃物载量多少,决定燃烧后释放热量的多少和火强度的高低。可燃物的大小影响基易燃程度,质量则影响燃烧时间的长短。同时在森林燃烧过程中,由于火的强度和燃烧速度的不同,可燃物的有效燃烧量的多少也影响着火场清理的难易和形成二次燃烧危险程度的大小,火场上二次燃烧现象的出现与可燃物的量和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次燃烧的残余可燃物越多、残余的余火越多,加之灭火时清理的不彻底,则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二次燃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二)地形条件 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等。地形影响植物分布和形态,它不仅影响火灾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火灾的传播速度和火的强度,从而直接影响灭火作战的难易程度和灭火队员在火场的安全。 (三)气象条件 气象因素包括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风和连续干旱等。这些天气条件决定着近期潜在的火险程度和火场模式及火势的大小。其中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时火灾的发生、发展、火的行为、性质和火势的大小影响最大,在灭火实践中火场小气候及其变化也是构成高危险环境的重要因素。 (四)林火行为 火的行为是指一场火灾从开始、发生、传播、衰弱直到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火的现象和特征。火的行为一方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在灭火作战战中能否预测火灾发展动向和掌握火的行为,是灭火作战应该把握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火场条件 火场条件是指火场的大小、形状及火场的地形地貌、小气候、可燃物和交通条件等。火场条件决定灭火的难易程度和用 兵 手 段 ,火场小,好 控制,火场大,难控制,交通好 利 于 灭火,地形险有火难灭。 (六)灭火力量 数量、素质及装备是灭火队伍战斗力的反映。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能称其为队伍,谈不上战斗力的形成,而有数量无素质,也谈不上战斗力的实现。数量相同,装备一样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