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形象题”增分练(时间:60 分钟 满分:88 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毕(1)~(2)题。(11 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 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 ①蒲:数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对的的两项是(5 分)( )A.一、二两句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快。B.三、四两句描绘了美好友好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不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D.最终两句中山翁见诗人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但愿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E.此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缠绵颓废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解析:选 DE D 项,“向他兜售自家产品,但愿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有误,应是体现了山翁好客的性格特点;E 项,晚唐诗风不是“缠绵颓废”,而是“绮丽纤弱”。★(2)本诗最终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种“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6 分)答: 解析:第一问,概括山翁的性格,注意尾联的关键词“留、笑、指”。第二问,考察“熟”字的妙用,要明了“西坡瓜豆熟”对于农民的重大意义。正是由于丰收,因此才会有和乐美好的乡村生活。答案:最终两句诗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3 分)本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森森的香蒲”与“田头地垄的桑柘”以及“蚕娘洗茧”等情景。(3 分)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毕(1)~(2)题。(11 分)秋登越王台①康有为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十七史从何说起②,三千劫③几历轮回。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注] 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佗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秋,此时康有为 22 岁。②十七史从何说起: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三千劫: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消灭一次,叫作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点明时...